“呵,长兴的吴知县我可信不过!我看都事大人,还是亲自跑一趟的好!”
胡浚强压怒火说道。
都事杨成轩微微点头,说道:“既如此,那我便亲自去一趟,你也早点来!看来这长兴,要起风了。”
胡浚肃然道:“我会给朝廷上书请愿,留在地方,地方不平,我不回国子监,不回京师了!”
“胡兄你?!”
杨成轩震惊地看着胡浚。
他可是国子监的优等生,而且还是国子监中参与三大国本“国旗、国徽、国歌”设计的主要人员,此番一条鞭法事关民生,国子监监生能放弃国本之事,踊跃参与,已足以让杨成轩敬佩。
若再放弃回国子监,留在地方,那将意味着,他很难跻身内阁!最多在地方上,苦熬资历,风风雨雨几十年,说不定也只是一个知县!
这牺牲,太大了!
胡浚摆了摆手,对杨成轩说道:“皇上不是要盛世吗?可你要知道,贫穷不是盛世!我老-胡便在这里给皇上看着,什么时候真正盛世了,百姓能吃饱饭了,再回去也不迟!”
杨成轩肃然起敬,对胡浚深深作揖,起身道:“既然胡兄有如此壮志,那便加我一个如何?”
“杨兄!”
胡浚激动地上前。
杨成轩哈哈笑道:“物格而后知至,知至而后意诚,意诚而后心正,心正而后身修,身修而后家齐,家齐而后国治,国治而后天下平。”
“我等格物致知,修心修身,如今家齐,自当为国效命。这地方,太穷苦了,当不起盛世之论,那我们便留下来,如皇上所言,和衷共济,披荆斩棘,将它改为盛世,如何?”
胡浚紧握杨成轩的手,点头道:“我道不孤!我辈不孤!”
京师,武英殿。
朱允炆手中看着胡浚、杨成轩的奏折,眼神中透着几分敬佩,但在敬佩之外,还有无限的愤怒。
底下的人,真拿自己的命令当耳旁风了!
废除重税几个月了,竟然还有人公然在收!
逼人卖田卖女!
这还是在江浙,距离京师很近的地方,若是再远点,还不把自己当土皇帝了?
“传告内阁,明日上朝!”
朱允炆愤然道。
双喜有些惊讶,匆匆跑去内传禀消息。
内阁郁新、张紞、解缙三人对视一眼,都感觉到了皇帝的愤怒。